0
分享
秦安丁锡奎故居
2020-05-18 17:19:19 浏览:3713次 【

  丁锡奎故居,也称丁氏民居,位于秦安县城人民街庙儿巷2号院。人民街是开放式的商业街,熙熙攘攘的,庙儿巷则闹中取静,小巷幽深,大院静寂。

  这座宅院的原主人为丁锡奎及其后裔,后来,丁锡奎的后代都迁居到了外地,房屋由县房管局管理。2018年,由县文物局主持实施了丁氏民居维修工程,对这座宅院进行修缮,恢复重建在宅院东北角的大门,在维修过程中还发现了青花瓷残片等清代文物。

  丁锡奎(1843-1912年),字聚五,号虎臣、铺臣,祖居秦安县丁家店村(今属通渭县),后移居到现在庙儿巷的住所。十八岁时从师牛树梅,学业大有进步,中年后从师天水任士言,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后授任陕西靖边知县,又调任陕西韩城知县。年老辞官归里,直至1912年去世。可谓:早年乡居,壮年游学,中年游宦,晚年在秦安县城养老。

西厢房木雕

  丁锡奎的老师牛树梅,祖居秦安县牛家坡(今属通渭县,与魏店镇魏坡村毗邻),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和学者。现在,他们的家乡都划归通渭县管辖,可是他们在秦安县留下了很多足迹和文化遗产,包括这处宅院。

  丁氏民居门口的巷道很宽,在古代可以拴马、停马车、停轿子,可以算作是古代的停车位。秦安县贤门村吴氏民居、南下关高氏民居、凤山村侯氏民居等也有类似的格局。可见,门口留出“停车位”是古代富贵人家宅院的标配。

  丁氏民居是清代末年建造的一座四合院。和同时期修建的安维峻故居相比,它四面都有建筑,保存较好。可以为我们呈现出晚清退休县官的居住及生活情况。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虽为清代修建,但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特色,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2005年,被秦安县人民政府评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院落的大门在宅院东北角,无影壁。过去是否建有,史料不详。北房修建得最气派,为三开间,进深两间,前出廊,单坡水布瓦顶。两边各有耳房,比堂屋略低,猛一看像是五开间。这样处理,既显得气派,又不僭越礼制。耳房左右对称,各开有木门。前檐有菊花花叶、卷草、“寿”字等木雕。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国北方地区的北房冬暖夏凉,所以称北房为上房,意思是最好的房。一般由这家的主人、长辈居住,这一传统体现出中国人的孝道。丁氏民居如此,县内其他文物古建筑蔡氏民居、侯氏民居、李氏民居、郭玉恒民居等也是如此。

  南房的砖雕最为考究。南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顶布瓦房,为五架梁前对抱头梁。丁氏民居建筑中的砖雕很多,主要的图案有蝙蝠、祥云、“寿”字等图案。而且蝙蝠的图案有好几种,比如南房窗台下,边沿上有两只蝙蝠,一上一下,中间是个“寿”字。中间的长方形由4个等边三角形的蝙蝠砖雕构成了“四面来蝠(福)”的吉祥图案。再加上中间牡丹花团形砖雕,寓意多福而富贵。中国古人素来喜爱运用雕刻,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通过每一处细致深入的刻画,把它们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古人云:“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雕刻,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工匠们在木石砖瓦上雕以图案、花纹,雕刻方法复杂多样,风格古典而清雅,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地人认为,有了雕刻的建筑才是“上讲究的”。而且本地的雕刻纹饰和现在流行的临夏砖雕(河州砖雕)在风格上是不同的。所以保存好本地原汁原味的木雕、砖雕等工艺很有价值和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对称美”无处不在。在这个宅院中,南北房、东西厢房是对称的。东西两面为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坡水布瓦顶,结构为双步梁。

  现在大家都盖混凝土的楼房了,传统的土木结构建筑、四合院是越来越少了。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架子房”、垂花门、木楼等建筑、四合院会越来越稀缺。有庭院,显得空间大,采光好,通气。如果没有院子,就会感到压抑,只有在楼顶看看天空,看看外面的风景了。

  丁锡奎晚年曾和安维峻、高秉衡、巨国桂等人主持过县城东山文峰墩的修建。采用的材料是县城凤阳门塌毁后废弃的地基。凤阳门在今县城东南、县医院门前,民间有谚云:“塌了凤阳门,筑起文峰墩。”现在文峰墩仍然保存完好,位于县城凤山景区东段。

  丁锡奎也是一位诗人,而且书法也不赖。古代的读书人往往多才多艺,既能做官,也会写诗、著书、书法绘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民国秦州新志》卷三有他的传记,上面记载他著有“《靖边县志》四卷、《闻善愿录》二卷、《宜园诗文集》四卷”。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考证出他著有《雪鸿琐录》一卷、《闻善愿续录》二卷。在退休时期,丁锡奎撰写了《秦溪川古城考》《秦安县北山水总记》等地理方志类文章,说明他是一位热爱家乡、了解家乡、记述家乡的人。

  丁氏民居尽管比不上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规模巨大、声名显赫,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遗存丰富、功能完备,研究空间还很大。通过观赏旧式庭院的古朴、灵秀、对称、素雅之美,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美,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安俊维)

全部评论(0)
  • ——记闹市隐者大书法家谢文俭先生文/郭明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谢文俭,陕西凤翔人。被称为中国书法界意像书法大师。现居西安。他书法字体,形神兼备,出神入化,意像鲜明,字如画,画如字,将字意如..

    郭明祥浏览:9741次 评论:0
    2021-01-25 12:59
  • 三月西番,桃花迎风,碧草垂露,晨光和煦。龙柏蕊胜雪,霓虹灯掩星,千面旌旗絮里飘,八方游客林中绕,哗然惊飞鸟!漫步西番忆往昔龙城苍凉,信游古寺瞰而今街亭盛装。往事如梦壮士川,岁月缀春清水河。略阳城外龙泉..

    风临雨岸浏览:721次 评论:0
    2022-07-20 21:46
  • 之一 在秦安县清水河畔黄褐色的原野上,很久以前有座蒙古包似的古坟,光滑得就像打磨过的一样。有一年夏天,一位牧羊少年到这里捡到了一串满是铁锈的黑钥匙,随意往坟上一插,“轰隆”一声,就见坟门开了。少年又惊..

    向阳花开浏览:1490次 评论:0
    2020-04-10 15:28
  • 会上,中共鄂豫皖省委一致拥护中共中央及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于是决定:(一)省委立即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根据地而斗争;(二)以平汉铁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

    红色云岭浏览:2860次 评论:0
    2022-04-05 00:36
  • 1934年11月10日傍晚,红25军来到花山寨,正值斛山寨战斗取得重大胜利,共毙、伤、俘敌约4千人,缴获了东北军所有军用物资。听长辈讲,除了有先进的枪、炮外,还有面粉、罐头等,红军来时,每个连队饮事班还带有猪肉..

    红色云岭浏览:1726次 评论:0
    2022-04-13 23:39
  • 女娲造人的故事(天津快板)张德功 作词乙:上面唱一段,我在说下边, 说的不好敬请各位多提意见。洪水咆了天,男女都死完,茫茫大地真干净,谁来接香烟,女娲没主见,心烦意又乱,没有办法找她哥,俩人谈一谈。她哥..

    admin浏览:1359次 评论:0
    2020-04-10 12:21
  • 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地处秦安县城45公里的陇城镇,相传为女娲出生之地。“女娲,风姓,生于成纪,长于风台,是伏羲的妹妹,母系氏族社会的首领”。据《水经注》记载:秦安县城北面,山上有女娲祠,此地有风姓命名的风沟..

    admin浏览:2283次 评论:0
    2020-04-10 12:03
  • 都说是八百里关中平原黄土太厚,孕育出周秦汉唐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文明。古祠清肃,仙庵隐逸其中的庵里村最具独特的代表性。出土汉唐的莲花石座,彰显村落汉唐时就己经是文明盛世的模样,我踏着秋天的落叶,走进资福村..

    郭明祥浏览:3089次 评论:0
    2021-11-02 01:24
  • 郭述申(1904.12—1994.7),原名郭树勋,号耀珊,曾用名李振寰,湖北省孝感县城关镇人。1922年5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4年2月任..

    红色云岭浏览:2782次 评论:0
    2022-04-14 23:37
  • 1932年7月,红军独立团团长熊先春带领红军战士驻扎花山寨一带,豫南特别区第二支队易本应民团、保安队及国民党军梁冠英三十二师一部,共5个团敌人包围了花山寨上的红军,先是攻寨,红军战士凭借着坚固的寨墙,英勇..

    红色云岭浏览:1456次 评论:0
    2022-04-13 23:43
  • 从时间上看,除夕与春节相连,但有其起源,即“逐疫驱鬼”。汉画像石既有“傩戏图”,而宋佚名绘“大傩图”即是证明。孟令法解释,“除”本义为“交易”“去除”,“夕”有“夜晚”之意,而此日一般在腊月三十,俗称..

    成纪游子浏览:740次 评论:0
    2023-02-01 11:37
  • 许多学者在采访花山寨会议旧址时提出:这么重要的会议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地图上无名的小山村召开呢?我们追溯历史,发现它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首先,关于“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问题,实际上已经有半年多的酝酿”①。..

    红色云岭浏览:2071次 评论:0
    2022-04-05 00:34
  • 本报天水讯 秦安县陇城镇女娲祠彩球高悬,龙旗飘扬。2006年4月12日上午9 时50分,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有清宣布天水市公祭人文始祖女娲大典开幕。据了解,这是天水市首次由市政府主持公祭女娲大..

    admin浏览:2271次 评论:0
    2020-04-10 12:05
  • 南京是一座山城,又是一座江城。万里长江滚滚而来,穿城东去;群山环抱,形若矫龙。城西有座石头山,三国时东吴在此凭险修筑了"石头城",南京因此有了石头城的别称。据说蜀国丞相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在石头山上纵论..

    admin浏览:2700次 评论:0
    2020-04-10 12:15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