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享
王托弟/背麦
2023-02-20 23:42:13 浏览:310次 【

端午一过,黄土高原上的麦子就要开始黄了。

小麦是冬小麦,前一年秋天播种,历经寒风凌冽的冬天,翌年春天开始拔节、抽穗,到初夏还是绿油油的,直到五月的东南风吹来,不几天,田间就翻起了金黄的麦浪。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辛苦,五黄六月,又是最辛苦的时候。

如果将翻地、播种、除草到施肥比作十月怀胎,收割便是一朝分娩。这个时点,一家无论有几口人,也不管男女老少,都必须参加到这场“分娩”大战中去,且没有情不情愿一说:对于农民,以食为天,庄稼就是的命,一年到头的收成,关乎一家人的饥饱,谁敢说自己不情愿呢。

挂在屋檐下的镰刀蒙上了一层轻尘,像一窝沉睡了很久的蛇,被从地头巡查回来的父亲取下来放在地上,“哐当”一声被惊醒了。磨镰石和镰刀睡了同样长的时间,被顺着父亲手指轻落的凉水一浇,浑身打个冷战,也醒了。

清醒后的镰刀和磨镰石霍霍一交汇,收割小麦的战斗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相较于翻地、播种、拔草、施肥,收割麦子最是需要起早贪黑的。一是小麦熟得快,不麻溜收回来,可能一场阴雨或冰雹,一年辛苦就白费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堪比虎口夺粮,;二是趁太阳没暴晒,人轻松些,麦秆也好捆起来,麦粒也不容易掉。

所以,天还没亮,父母就拿着镰刀、麻绳和水壶、茶杯出门了。或借着月光,或等到第一束晨光微露,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收割。

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镰刀一镰刀,张弛有度,律感十足,像极了驰骋疆场的勇士。到早饭时,身后就已齐刷刷地平躺着几十个麦捆了,于蓝天白云下,备显现世安稳。

据说三个姐姐都随父母割过麦,但我见识过三姐割麦的情形。只见她和父母一样,左手揽麦、右手挥镰,一揽一挥,动作自然流畅,来回三下,往地上一放,就是和我腰一样粗的一捆了。

三姐是割麦的好手,父母都割不过。那时,我特别羡慕三姐,以为她身上有一股坚定的力量,让她和我与弟弟不一样。可三姐说她不喜欢割麦,说她宁愿背麦。

我没割过麦,倒是背过麦,且背了很多年。

那时的耕地,极其金贵,沟渠、地埂都被挖了种庄稼,只留下一条很窄的崎岖小路供人行走。所以,绝大部分地都无法走架子车,庄稼几乎全靠人背负肩挑运回去。

我家有六亩,除种了不多的一点玉米,其他都种着小麦。每到麦黄时节,父母在地里割,我们姐弟便往回背。

我是几岁开始背第一捆麦的,自己是不大记得了。好像六七岁时,天刚麻麻亮,就会被在厨房做饭的二姐叫起来。我自己起来,就把弟弟连哄带骗也拉醒来,一起洗个囫囵脸,姐弟俩就拿上绳子打着哈欠往地里走了。绳子是妈妈用旧衣服拧就的,花花绿绿的,像扎鞭子的头绳。

弟弟比我还小,他更背不了几个麦,但他跟着可以给我作伴——小时最怕妖魔鬼怪了,尤其听说有些旮旯里有死娃娃,我一个人不敢走。

去往麦地的路上是轻快的,我和弟弟像两只小马驹,蹦蹦跳跳地就到了。路上看见开在路旁的野花或者盘旋在头顶的蝴蝶,还可以玩弄一会。甚至还有力气打架,后来听妈妈说,有几次弟弟就把我给打哭了,只是我自己不大记得。

到了地里,父母给我束麦捆,双肩背的那种。束好了,我平坐在地上,将两个肩头塞进绳子里,腰一弓,头一缩,两脚在地上一蹬,父母再从后面向上一提,我像一只在地上打完滚的小骡子,“嗖”地一下就站起来了。然后,低头弯腰,背着麦一步一步地开始往回走。

麦捆趴在我背上,发出“唰唰”的声音,像极了时隔多年后的今天,趴在我背上的儿子——当然,背麦到底比背儿子累多了。

刚开始还有点小兴奋,以为这样背下去,一天跑几十个来回简直太没问题了。可才走了几十米,才发现麦芒扎在身上,和汗水黏糊在一起,开始生疼。还有肩头上的绳子,一阵勒似一阵,丝丝袭来的疼痛感,比麦芒扎要难受很多。

最让人承受不了的还是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像个大火炉,烤得人连草帽都戴不住。被太阳炙烤过的大地,散发出令人焦躁的土腥味,热气从鼻子窜进去,很快就被从各个毛孔流出来汗带出来,所以,人也不容易中暑。

实在背不动了,就找个地埂,将麦捆轻轻地靠上去,休息一会。

背了一回又一回,直到太阳落下去、月亮爬上来,才和父母一起背麦回家。吃过晚饭,一头栽倒在炕上,一觉睡到二姐的叫唤声再次传来。

其实,我也不爱背麦。

哪有喜欢背麦的娃娃呢?背麦真是太累了!过一个麦季,脱一层皮。

但我知道,自己必须背麦!这是生在农家的孩子一场集体无意识的随波逐流,也就是说,家里种了小麦,父母在烈日下割麦,作为多少有点气力的孩子,参与劳动,是一场不用思考的集体陷入。

之于我,如果说对于背麦这样的行为真能赋予什么伟大意义的话,也许只有替父母分担这一层了。

当然,能想到这一点,已经足够了!

想起炎炎烈日下汗流浃背的父母,我就恨不得将所有麦捆背到场上,让他们少受点太阳的炙烤。如此一想,背麦,倒也快乐。

于是,我背着麦捆跑起来特别快,不但在姊妹中最勤快,在庄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尤其,当个儿还没有麦秆高的我背了两捆麦后,骂她比麦秆高的女儿“还不如人家托弟”的话,现在我回到老家,还被他们当笑话说起。

背麦再繁重,也总有个头。

等地里的小麦全部割完,父母就和我们姐弟一起背,用不了几天,小麦就全运到了场上。

麦场里,一捆捆矗立在太阳底下的小麦,像一个个即将冲锋陷阵的战士,威风凛凛的。晒干了,就得赶紧摞起来——五黄六月的,白雨说来就来,呼噜爷响起来,就来不及摞了。

场小麦多,麦垛摞得往往很高。几年后我才明白,曾经父亲可能不是在摞小麦,而是建麦积山呢。到这时,只待拖拉机碾来,看木锨过处,饱满的麦籽堆积如山。在以种地为主要营生的时代,庄稼人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完成了生命轮回。

我背了好几年的麦,从最开始的两三捆到后来的六七捆,当有力气背起八九捆的时候,麦黄时节,我已不在家乡。

现在,若非在网上看到金黄的麦穗,已有几年都没见过长在地里或者收到场里金黄的小麦模样了。想体验昔日背麦的时光,然而,莫说假期设限,就是回到老家,家里已有多年不种庄稼。

乍看人也真是奇怪,当终于摆脱后,竟然会怀念。仔细想来,其实是一个人纵然天涯也逃不出故乡和童年的宿命罢了。


标签云: 背麦 王托弟
全部评论(0)
  • (一)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地下党员。1916年,爷爷出生在甘肃省秦安县叶堡镇的一个乡间小村庄。那时家里很贫穷,时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爷爷熬过了懵懂的幼年,到了上学的年纪也没钱进学堂。为了生计,不得不跟随太爷..

    王托弟浏览:862次 评论:0
    2023-02-14 20:13
  • 儿子要在甘肃老家待一段时间了。阿弥陀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终于要过几天回家不带孩子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只想一想,就能笑出声来。只是,美好的日子不多,才二十多天,得好好规划一番,争取将每一天都过成想要..

    王托弟浏览:265次 评论:0
    2023-02-14 20:23
  • 记忆中,秋天多是浪漫的。尤其是老家的秋,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眺望,翠绿金黄总是铺满山坡、填满沟壑,多彩在多维度中渲染营造了秋的独特,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找到情感的寄托与心灵的慰藉。初秋的雾落在半山腰、如..

    游散诗人浏览:3637次 评论:0
    2021-11-25 09:20
  • 大西北初冬的清晨,天空飘着霏霏细雨,空气中少去了往年的寒冷。独自穿越熙熙攘攘而又匆匆忙忙的人流,见到熟悉的人们高兴地打着招呼,人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虽然忙忙碌碌却笑逐颜..

    璞希浏览:2707次 评论:0
    2020-06-21 19:15
  • 我对于量子纠缠理论的最粗浅,最原始,最通俗的理解是它们是宇宙中的各种粒子在人类诞生前就自然存在的一种自然物理现象。就像自然界在没有产生智能生命可以感悟理解前,就已经天然存在的磁场现象。也就是量子场。有..

    郭明祥浏览:4508次 评论:0
    2021-02-24 10:05
  • 今晚下着毛毛细雨,深夜的窗外,回忆是陈旧的忧伤。我拿起父亲的遗照,用手轻轻拭去灰尘,看着父亲慈祥的眼神,我潸然泪下。好久没有写父亲了,不是没写的,而是提起父亲,我就非常心痛,思念的话题总是太沉重。父亲..

    王托弟浏览:509次 评论:0
    2023-02-12 23:07
  • 对于我来说,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说是特别,是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说是非常特别,是因为今天一过,人生将要跨入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说人生从此将要迎来一个新的十年!小时候,年幼无知,一天天的总是盼望着能..

    知音情怀浏览:283次 评论:0
    2023-02-04 09:15
  • 麻与麦草是人生,或是人死都肩负着千年文化传承的作用。麻与麦草结成生命神符。例如古人说: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相逢说戴礼,不会话桑麻。相逢说儿女,不及话桑麻。相逢无别..

    郭明祥浏览:2646次 评论:0
    2021-04-18 23:55
  • 我的父亲是位平凡的教师,辛勤耕耘讲坛大半生,只因他身体的原因,提前病休了。平凡了半生的父亲,如同他从事着的岗位一样的平凡。而今,虽然我不能高谈阔论自己的父亲有多伟大,但父亲为我在求学生涯时艰辛的付出,..

    风临雨岸浏览:874次 评论:0
    2022-07-21 23:04
  • 《藏羚羊的跪拜》一文,每读一遍,都会痛哭一场。文章中,藏羚羊为了肚子里的小藏羚羊不被猎人射杀,竟然给猎人跪下了,藏羚羊的举动真是惊天动地,就像文中写的那样:“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

    王托弟浏览:822次 评论:0
    2022-08-31 00:09
  • 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大凡遇到诸如618或双十一这样的大型网络购物活动,一般都忙得不可开交。有些人甚至连班都没心思上了,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回到家则夜以继日。可在我家,乾坤倒转。活动还很早,小汪就开始了准备..

    王托弟浏览:795次 评论:0
    2022-09-01 23:09
  • 我小的时候,家乡的麻雀非常多。每当早晨,村头大柳树上的麻雀密密麻麻地叫个不停,会惊醒睡梦中的我。那时候,我们小孩子,不知怎的,总爱掏鸟窝,和我们一起玩耍的小孩子,不知掏了多少窝麻雀,养了多少只麻雀。记忆中,我..

    南坤浏览:1090次 评论:0
    2020-04-10 11:15
  • (一)家乡对面十余里的东升村棱杆组常举办庙会。居住的小庄与棱杆仅相隔一条沟谷,平时一抬头就能瞧见棱杆的全貌,何况每次唱戏时震耳欲聋的铁炮声传彻山谷,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自然知道唱戏的消息。寂静的乡村顿时..

    王托弟浏览:1048次 评论:0
    2022-07-31 23:52
  • 我们村子中央位置,有个不大的广场,村里人叫它当庄。当庄什么时候有的,村里老人也说不上。在我逐渐消退的记忆中,当庄经常挤满了人,有聊天的,有下棋的,有晒太阳的。如果你想了解村子里最近有什么新鲜事,比如乡..

    仙岭渔父浏览:1104次 评论:0
    2022-05-29 23:44
  • 庚子鼠年正月,疫情肆虐,民营企业,纷纷裁员!持续经济继续下滑,开启了社会惶恐的失业潮。 三月初,知天命狗蛋,眼看就要断顿,可惜,重活不收,轻活不要。五十岁死去早,活无望,多么尴尬的年龄。他常客整天在..

    郭明祥浏览:3437次 评论:0
    2021-03-15 22:06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