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享
王真|我的“六一”
2022-06-01 23:26:57 浏览:2137次 【

一 

又是一年花如海,又是一年歌似潮。转眼“六一”国际儿童节又到了。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六一”似乎有点冷清,却并不影响孩子们追求快乐的天性和权利。每年的这一天,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快快乐乐过“六一”的情景,我总会想起我那遥远的早已被似水流年剥蚀得支离破碎的“六一”往事。那美好的童年时光,那难忘的“六一”记忆,那节日的欢乐情景……一桩桩、一幕幕,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的“六一”大概始于小学三年级,从时间上说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准确地说应该是1982年吧?一、二年级时,因为年龄太小,当年过“六一”的情景早已不记得了。记忆中小学“低年级”的小娃娃们是没有“资格”过“六一”的,大概也只有跟在那些穿着崭新的衣服、迈着整齐的步伐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身后“走步”的份了。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才算真正有了过“六一”时的一些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记忆了。 

三年级时我曾读过两年。第一年因学习成绩不及格而“被迫”留级,第二年许是因“留级”和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醒悟,学习也多少有了一些“主动”……虽然那时的生活还很贫穷,很清苦,穿的是灰土布、粗面料,吃的是高粱饼、玉米面,但让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然徐徐吹来——也不止于会经常穿不暖,吃不饱。一年到头,能记起来的最快乐的事情大概除了过年也就算“过六一”了。

记得三年级第一次过“六一”时,还好我没有被老师刷下来(要知道那时候“过六一”,每年都会有个别学生因各种原因而无缘参加“六一”)。“立正,稍息,向左转……”我的队列是没有问题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广播体操同样也还过得去。但麻烦的是要有一身新衣服和新鞋子,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让人棘手的问题。老师明确要求男生:上身穿新“的确良”衬衣,下身穿新“明锦蓝”裤子,脚上穿新白球鞋。女生统一穿新花边连衣裙,白鞋,白袜。

“天啦!我该上哪里去找啊?”那天中午,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父亲说起了这件事。

父亲听后脸上顿时皱起了眉头,沉默了一会儿后,忧虑地说:

“要不借一套吧?可又上哪儿去借呢?现在别人家的孩子都要‘过六一’,再说还不知道有没有呢?就是有,人家还不一定借的呢?” 

“哪,哪……要不我就不参加了。”我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也还算有点小懂事。

“唉,我再想想吧……哦,有了,孩子,要不你把那件衣服穿上吧?就是不知道能穿不?”父亲脸上掠过一阵惊喜,但忽而又晴转多云。

父亲说着便跑到下房,从上面画着几朵漂亮的小花儿的一个木箱子里,翻出了一件早已娈了色的土白间黄的粗布“衬衣”,衣服的最下面没有合边,掉着数不清的线头……

“这,这不知道能穿不?”我很吃惊,也很无奈,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有硬着头皮,极不情愿地穿上“白衬衣”去了学校……

“啊,这怎么能行呢?这,这不能穿的啊?!你快让你爸再想想办法吧?”老师十二分震惊。“我,我……”我一时结巴,无言以对。

“要不,你就不要参加了吧?”老师下了忽然一道“圣旨”。

“……”

我无可奈何,一句话也没有说。虽然眼眶里盛满着泪珠儿,但也只能默默地接受。

那晚放学回家之后,父亲得知我不能参加“六一”的消息后,半晌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最后他只好安慰我道:“好孩子,别难过,今年参加不上,还有明年呢?你要听话啊?!”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家里的情况我也不是不知道,一大口子人难道不吃不喝吗?那年头能有吃有穿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这样,第一次“过六一”便与我遗憾地擦肩而过。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第二年的“六一”便又来到了。这是我三年级“复读”时要过的一次“六一”。距离热闹的“六一”还有两周,学校就已经在郑重其事地准备着训练队形和广播体操了。因为听老师们讲,“公社”今年要统一组织全社小学的“六一”演出活动呢。老师提出的要求也仍然没变:男生上身新“的确良”,下身新“明锦蓝”,脚上新白鞋。我上一次因为没有“六一”的新衣服而未能如愿以偿,所以这一次我是铁了心地要参加。也许是父亲觉得往年“六一”时对我有所亏欠,心有不甘,也就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他从自己做为“民办老师”的每月仅有的15块钱的微薄工资里,硬是挤出了几块钱,给我扯布料,请人缝制……没过几天,一套新衣服就做好了,新运动鞋也买来了。

“哇,我有新衣服穿了,我也要过六一了!”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像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几乎要大喊大叫起来。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怎是一个兴奋了得?那种喜悦,那种欢欣,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嘘嘘嘘,嘘嘘嘘,……”中队长鼓着腮帮神气地吹着哨子,哨声清脆而悦耳,我们也骄傲地喊着口令: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热烈庆祝六一儿童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努力锻炼,誓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口令未停,口号已出。看看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齐刷刷地穿着崭新的节日的盛装行进在大街上……

看看街道两边,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瞧,我的“的确良”衬衣洁白如雪,我的“明锦蓝”裤子湛蓝如洗,我的脚上的白球鞋像是驰骋在绿茵场上的运动健儿足下生辉……但让我最骄傲地还是胸前迎风飘扬的鲜艳的红领巾,在六月骄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夺人眼目!要知道这可是“六一”前夕老师给我发的一条新红领巾。要是平时是没有新红领巾可戴的——一条红领巾差不多能戴一年!

而最最让我骄傲的却是我胳膊戴着的老师奖励给我的那个中队长袖章。袖章约有半个香烟盒大小,白底上绣着几条黑道,黑道越多,级别越高,荣誉越大。每次能得到袖章的同学并不多,一般也就那么几个人,而且表现还要比其他同学好。还好,我曾戴过好几次呢!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最让我引以为豪的就是唱着这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行进在宽阔而又长长的大街上,雄壮激昂的歌声伴着骄健整齐的步伐,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心里甭提有多么地高兴了。

这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曾经陪伴我度过了难忘的小学生活。时至今日,每每唱起,心中总会情不自禁、自然而然地想起那段远去的童年时光,想起小时候过“六一”时的快乐情景……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小朋友们呀欢欢喜喜进学校。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老师您早!同学你好!咱们从小讲文明,咱们从小讲礼貌……”队伍游行之后,我们就会进入合唱比赛环节。这时候我们就会唱起老师教的比赛之歌《咱们从小讲礼貌》。清爽的晨风,和熙的晨光,伴着胸前迎风飘扬的红领巾,还有那热烈、浓厚的节日气氛,真是太适合这一天唱了。如果幸运的话,我们会抽个好签在前面,天气也比较凉快,合唱比赛效果会更好一些;要是不很幸运,会抽得比较靠后,甚至会快到中午,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会努力地去唱,拼命地去唱,争取一个最好的成绩。

我们唱得越起劲,观众们的掌声就会拍得越热烈。当然啦,我们的成绩也会越好哦!

合唱比赛过后,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广播体操比赛。也记不得是那套广播体操了。印象中“六一”前夕,有的年份老师会让我们用皱纹纸扎出一朵漂亮的大花朵,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不一而同,但都像胸前的红领巾一样鲜艳夺目,美丽动人。也有的年份老师会让我们做一对彩色的纸花环……无论是大花朵,还是小花环;也无论是队伍在行进之中,还是在体操比赛之前,一旦花儿或者花环高高地举过头顶,那都会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不是变成花海,就是变成环洋!

广播体操比赛开始了!我们会紧张得十二分地去用心做,生怕一个不规范的动作影响到全局,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成绩——那样,“六一”过后我们会非常后悔的,说不定大家还会一致“埋怨”呢。我们从第一节一直郑重地做到第九节……比赛之后,大家会长舒一口气,然后眼巴巴地等着比赛成绩早早出来……

最后一个环节自然是盛大的颁奖了。颁奖一般总是安排在下午。颁奖时,每当听到主席台上的领导们宣读比赛的名次时,我们的脚尖会踮到最高,脖子会伸到最长,表情会变得最夸张……好不容易等到成绩出来了,大家的神态却又惊人的相似:得奖时自然欣喜若狂,没奖时自然垂头丧气……呵呵,想想也是啊,大家还不都是为了集体荣誉才这样的拼命吗?

后来,又过了两次难忘的“六一”。四年级的一次仍然在我们的村学过,五年级的一次在王尹中小过。那时,改革开放的东风已然吹遍神州大地。“公社”也改成了“乡镇府”,乡上的学校也重新优化组合,我们的村学也并入了邻村的尹川小学,在称呼上也改成了 “王尹中心小学”,这也是我今生在学生阶段度过的最后一个“六一”。两次“六一”虽然过的地点不同,也各有特色,但快乐却是永恒的,不变的,相同的。最重要的是,每次“过六一”都同样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任时光飞逝,青春不再;任岁月变迁,黑发白头,也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的“六一”的时光宝盒里不仅盛满着无尽的快乐,也同样着满载着缤纷的花絮。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心中泛起的依然是一丝丝甜蜜,一缕缕温馨,依然让人回味悠长,不能自己。

记得有一年的“六一”那天,中午,天空万里无云,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虽然上午的活动已经结束,来自全乡四面八方的老师们和小伙伴们大多已经散去,但王尹中学的大操场上依然是“人山人海”(那些年,因为没有足够大的活动场所,乡上的大型活动几乎都在王尹中学的操场举行,我们习惯上常说“大操场”),好不热闹,有吃凉粉或面皮的,有买冰棍吃的,但也有不少属于我们这些小顽童们的“小顾客”。

怎么回事?呵呵,告诉你吧,那时我们这些小家伙也已经学会“做生意”了(干这活往往还得找一个同伴做帮手,一个人可不大敢做)。说是做生意,其实就是干的给远道而来的小伙伴们卖“汽水”解喝的营生。大约一茶杯大小的“汽水”收2分线左右,最多不超过5分钱。一担两桶“汽水”大概能买它个两、三块钱。如果天热人多,“生意好”,还可以多买一担,那“收入”就更好了,卖5块钱左右也不在话下。

其实,说是“汽水”,也无非是在清澈的井水里加入糖精和色素,然后搅拌均匀即可饮用。关键是要掌握好一个“量”和“度”,太多会苦,太少不甜。之所以能深暗其中的诀窍,都得益于我们这些小屁孩们平时经常自己调制“汽水”喝。现在想想,当时喝“汽水”时那种幸福的感觉丝毫不亚于今天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们喝的“可口可乐”、奶茶、甜橙等什么的“高级”饮料。让人高兴的是,白天参加“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晚上还能回去数“银子”,别提有多么惬意了,心里更像吃了蜂蜜似的甜。而那些所谓的“收入”最终大多还是偷着大人给自己买一些“小人书”看了。

光阴荏苒,流年似水。我的“六一”一转眼就过去了几十年。我的“六一”就像那滔滔的江水,远去的黄鹤,逝去的年华,一去兮永不复返。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软磨硬泡、缠着父亲要穿新衣服过“六一”的小顽童了,也不再是当年那个赚分分钱卖“汽水”喝的那个“小机灵”了。相反,我都快成老顽童了。

从教二十多年来,也经历了二十多个“六一”。这期间,也曾当过好几年的班主任,也曾亲自给孩子们导演、排练过好几个“六一”节目,有体操、朗诵、合唱、舞蹈……有的节目甚至还获得过一些奖项。这期间,我的孩子也各自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六一”时光,我也耳闻目睹、甚至亲自参与过他们的“六一”演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伟大祖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今天生活在这个崭新时代里的少年儿童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幸福。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指数爆棚。“六一”的演出服饰更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六一”的舞台设计更是流光溢彩,变化多端——真羡慕他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幸福的新时代。

多么想念曾经无忧无虑的那段童年生活,多么想念曾经欢天喜地的那段“六一”时光……我明白,走再远的路,也找不到那些逝去的年华,温暖的过去。属于我们的童年虽已逝去,属于我们的“六一”虽已不再,但专属于我们的美好回忆却永久不衰,万古长青!

              2020年6月1日


标签云: 王真 六一
全部评论(0)
  • 昨晚刮洋芋时刮出一枚红眼窝洋芋,弃之可惜,因为长得大,只好用之,但心情略有不爽。吾喜洋芋,心怀有感恩,因吾此生与之不离不弃,此身约略三分之二的物质材料由其所构筑。况吾生之于县北乡,属之于王铺梁,史上褒..

    仙岭渔父浏览:2481次 评论:0
    2022-06-04 09:48
  • 辛丑年五月中旬,因事到访武山滩歌镇。晨起约三五友人自天水入连霍高速西行一小时余,出武山县城沿Z16(专用公路)公路折向南又三十公里即到滩歌镇。滩歌位于武山县城南部,东邻龙台镇,东南与沿安镇接壤,南与定西市..

    安小斌浏览:544次 评论:0
    2023-02-12 23:57
  • 你是不是感觉到你身边的一切都在改变,是否也因为你被多数人的豪车豪宅和花天酒地所感慨,而在最多的苦闷中消极悲观,甚至怨天尤人,其实,你错了,室雅何须大,有兰独品香,人的精神富足是胜过一切身外之物的,你有..

    风临雨岸浏览:697次 评论:0
    2022-07-20 13:27
  • 阳坝镇的早晨,因为假期,并不长的街道熙熙攘攘,早餐点都要排队。嘱店主上特色小吃各一份,不时,桌面摆满了碗碟,热面皮、油茶、茶叶酥饼、油炸茶叶、核桃饼……餐后和天水来的游客聊天,得知回程经武都走高速少走..

    安小斌浏览:476次 评论:0
    2023-02-12 23:55
  • 晨曦中的故乡,像一个酣睡中的婴儿,那么安静,只有早班司机懒散地按着喇叭,招引顾客。我站在西关桥头,贪婪地吮吸着故乡清新的空气,心里极不情愿地、默默地祷告:暂别了,故乡。我深爱的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王托弟浏览:412次 评论:0
    2023-02-20 23:27
  • 小时候,每次去姑姑家,我最爱跟着表哥去担水。姑姑村有口水井,和我们村的泉相比,那口水井在我眼里是无比的洋气。水井位于村中心,井口周围铺满大大的石板,稍稍高于地面。靠井口处的石板被磨成了孤形,因此,井口..

    王托弟浏览:889次 评论:0
    2022-08-06 21:50
  • 我自六九年九月开始任教,至2009年退休,整整40年。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究竟有多少,自己也记不清。随着毕业钟声的敲响,多少学生渐渐走向天南海北,有的也印象模糊了,但其中有三个特别优秀的学生,让我终生难..

    依梦琴飞浏览:708次 评论:0
    2022-11-30 23:57
  • 我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公元1919年出生在王尹乡胡家咀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里。外爷姓胡,祖籍秦安县胡家巷人。外太爷是个读书人,因避兵荒,睡湿地,得了关节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参军,不能劳动,生..

    依梦琴飞浏览:529次 评论:0
    2022-12-01 00:05
  • 大伯扫院子的扫帚声伴随着公鸡地报晓声划破初冬暖在被窝里的梦,微眯着惺忪不情愿的睡眼一边摸寻着手机一边打量着外面的光线。时间还早,顺手扯上秋衣秋裤又缩回了被窝。 在回笼觉中竖耳听着上房(农村的正房,相当..

    游散诗人浏览:2134次 评论:0
    2020-12-20 23:12
  • 已是初夏夜,一阵清风吹走一整天的骄阳闷热,蝉疯狂在柳河湾槐树上叫出了满天星斗。月上柳梢,河湾青蛙呱呱的叫响彻在寂静柳河湾,和着潺潺的水声演奏着经久不息催眠曲,催着柳河镇忙碌疲惫了一天人们入眠,也有人摇..

    郭明祥浏览:3026次 评论:0
    2021-02-13 23:31
  • 黄河波澜壮阔,时间上看,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空间上看,从青藏的巴颜喀拉到黄海。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也拥有她一样的肤色,拥有她一样的性格。苦难的生活造就了他们坚贞不屈的品格。(本站配图) 整个黄河流..

    陇上一民浏览:2828次 评论:0
    2020-05-19 17:03
  • 读本科时,我家还种着地。一年暑假回家,在麦场帮父亲摞小麦。父亲两颊如洪的汗水打在麦垛上,和我说笑间,两排龇出来的牙齿洁白如絮,对比得他的脸更加黝黑了。我也被中午炽热的日头烤得散发出有如馓饭锅底瓜瓜的气..

    王托弟浏览:473次 评论:0
    2023-02-12 23:11
  • 大姑在电话里说凌花哥哥去世了,这个消息让我的心猛地抽痛了一下,那些久远的往事像浪潮般涌来。这个苦难深重的家庭里的最后一个成员,在疫情肆虐的寒冬里孤独地离开了,在饱经了世间的疾苦后寂静地隐入尘烟。那曾经..

    王托弟浏览:330次 评论:0
    2023-02-13 15:54
  • 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女儿祝您生日快乐、安康如意!妈妈,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您总该歇歇吧!可您又伴着雾气迷濛的晨曦扛着镐头下地了,您怎这么固执?前阵子,我刚陪您看病回来啊!医生不是反复说,您这是累..

    依梦琴飞浏览:2069次 评论:0
    2022-04-02 23:16
  • 再没比母亲更巧的人了。这是村里人说的。母亲做的饭,人说“煎爨”(香气浓郁扑鼻,爨,音cuan);母亲做的衣裳,人说“吃板”(合身,熨帖之意);母亲走路,人说“攒劲”,连母亲养的娃,人都说“心疼”,说娃心疼..

    王托弟浏览:1005次 评论:0
    2022-09-01 23:10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