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好友许文龙为五营镇干部,QQ的网名叫“西门吹雪”,起初我以为是百度贴吧的吧友“西门兮吹雪”,最后,我查了一下“西门兮吹雪”在秦安吧发表的贴子和留言,确定“西门吹雪”与“西门兮吹雪”并非一人,错认也算是美丽的邂逅。“西门”家族强大,以“西门”为名自然与众不同、出手不凡。近日,“西门吹雪”许文龙发了一个朋友圈,记述了自己跟随乡村旅游老师在五营陈峡村考察时发现石碑和石炉的事情,整个记述写得言简意赅,夹叙夹议,记叙抒情,情景交融,很有文气,总的来说,就是:做乡村规划,现古迹遗留,寻过往岁月,叹古今变化,想未来发展,思路清晰,一气呵成。现在把这个朋友圈内容分享到公众号上,目的是想说明的是每个传统的村落都是悠久的历史,也必定保存大量属于这个村的乡村振兴密码,并以之激发大家对于当地历史文化遗存的高度重视和发掘保护的热情,将这种发掘保护的成果转化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同时,希望陈峡和中山的朋友们能分享转载评论点赞,让更多人知道美丽家乡!
——陇上一民
朋友圈的原文如下:
今日,给规划院做乡村旅游的老师做向导,至五营镇陈峡村,偶听村里有石碑一通,年岁久远,少有人详。好奇之余心有不甘,遂结伴前往。
山神庙碑:许文龙提到的石碑,碑额为“神恩永佑”,其他字迹清晰易辨,但被泥土遮蔽,李雁彬看后,说这是个功德碑,我看左边一行写着“山神庙碑”四字,内容主要应该是记述修庙功德的。后期如果有机会当面看看这个石碑,我们将会在公众号里将碑文分享出来。
找人掘地半尺有余,露一石角,背上面下,三五人合力反转,迹容现呈。乃石摹行书,题“神恩永佑”,上有“岁次乙未”,大抵敦化教人,弃恶从善诫语十条。若今人村规民约余类。溯源乙未,乃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此年,大事记有《马关条约》签订。李文忠公迫在“允”与“不允”之间,割台澎列岛和辽东,天价赔款及开通口岸,将倾大厦在风雨中愈加飘渺。大国小民,此时西北小村还在教人崇礼向善,北京城中为生民立命的先儒们轰轰烈烈的搞了一次“公车上书”。
又言村内存一清嘉庆年间石炉,一行人又前往探寻,只见炉身倒翻,被砌于护墙之上,隐存残迹,从右至左似“嘉庆二十年”字样。又听村内曾出土唐代海兽纹葡萄铜镜,乃秦安县博物馆镇馆之宝。所遇见闻,甚感《水经注》所载埿渠峡史迹博渊,兴隆村至景阳川水曾为略阳古道由陇入关的又一丝绸要路。铜镜或为当年商队所遗尤未可。
“嘉庆二十年”石炉
唏嘘之间,一眼千年。古迹犹在,然兴衰更替,旷古戚然。叹大国复兴,现盛唐余音,吾辈当为前卒,待岁次乙未,国强民富,祛昨日雪耻,为万世开太平。
陈峡村风貌
陈峡村附近是美丽的苏家峡水库
附: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简介
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 1986年在秦安县五营镇陈峡村出土,属于典型的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款式。形状为圆形,直径29厘米,厚2厘米,重4500克,青铜质地,外缘凸起,该铜镜镜面的氧化物已经退净,通体闪露着悦目的银白色,光亮耀眼,煜煜如新,照影非常清晰。这件铜镜应该出自唐代高级工艺家之手,充分地展示了盛唐时期冶铸工业的高超技艺,是甘肃省出土铜镜中最大的一面,直径29厘米,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充分显示了唐镜亮丽的风采,可谓是唐代铜镜中的精品,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秦安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